自從姊姊上國中以來, 放假日都不太能排什麼遠距的旅遊活動, 但是又不想讓他們在家看電視, 難得看到太陽高高掛, 爸比決定來去大湖採草苺.
週日先起個大早, 在家用完早餐整裝準備出發囉.
從家裡上高速公路後轉省道, 一路上雖然有裝GO阿姨, 可是派不上用場, 因為路標標示得很清楚, GO阿姨只是拿來提醒爸比"前有測速照相".
在往大湖的路上, 有很多草苺園, 還有看到上次電視介紹的"高架式草苺園", 有很多遊覽車來這兒採. 因為是第一次來大湖, 實在不知道那家的草苺甜, 因此看到路標上有"草苺文化館", 就決定是它了.
到的時候差不多10點多, 車子已經多到不行, 還好文化館前不遠的地方, 有一個酒莊所提供的免費停車場, 我們就將車停在那兒, 再走上來.
從這張導覽圖上可以看出, 這兒附近有很多地方可以玩, 但是因為我們時間有限, 就下次再說吧.
文化館的一樓是服務台, 二樓是陶土DIY教室和販售部, 三樓是草苺生態展示館, 說實在的很"簡單", 大部份都是模型幾乎看不到"生"態, 4樓以上是餐廳.
文化館後面是文化園區, 說實在的, 名字取得真好, 可是什麼"文化"都看不到, 到處都是攤販, 所賣的東西也都和草苺有關, 各式草苺甜點、草苺香腸、草苺飾品, 反正一眼望過去, 紅通通的一片"草苺".
從文化園區那個立牌往內走, 可以餵魚、開水上船和一些投幣式的遊樂器具, 有點像夜市的那種, 很簡陋, 魚也沒有至善園的肥、大.
再往後走就可以看到幾間草苺園, 我們隨便挑了一家, 問一下價格一斤140, 說實在的, 我也不知市場上的價格, 所以管他的, 既然來了, 就下去採吧. (我是出來結帳才看到, 這家有電視來這兒拍過)
老闆給我們三把剪刀和二個藍子, 一眼望過去實在看不到什麼草苺, 因為大顆的都被老闆先採起來賣.
起先我們都挑大顆的, 可是真的不多, 因此媽咪我就選了一大一小當場給他偷吃, 弟弟還很大聲的說, 媽咪你偷吃, 不好意思, 不吃我怎知大的還是小的甜咧.
經過媽咪我冒著被老闆發現的危險, 結論是 -- 不論大小顆, 只要是紅透了就可以採. (在傘下的那二個人就是老闆啦)
姊弟倆沒採過草苺, 弟弟堅持要一顆顆整齊的排列, 姊姊就比較大而化之, 只要不壓到, 都可以啦. 怎麼二個人的個性差這麼多, 好像應該要對調一下.
特別找了一顆比較漂亮的來張近照. 因為每行走道的距離有點寬, 弟弟跨不太過去, 所以採爛了幾顆, 在此向老闆說聲不好意思喔.
採完後買根草苺香腸嘗嘗看, 姊姊說有草苺味不好吃, 可是我吃不出來, 只覺得太甜又鹹的, 比不上埔里酒場的香腸.
離開時竟然塞車啦, 進來的時候停車場還很空的, 想不到要出去還得排隊, 車多到不行, 還好我們來得早, 不然以我們的個性, 一定掉頭就走, 絕不會跟著排排隊.
後記:
草苺文化館其實可以做得更好, 比較說將整個館的外型做成草苺的型狀, 園區內再好好的規畫, 應該都是會提升大家來的意願. 現在這樣與其他的"休息站"沒有倆樣.
還有在文化館旁的酒莊是快營業的渡假溫泉飯店(我怎不知這兒也有產溫泉?), 不過蓋在這兒會有生意嗎? 我是不會想來這兒住的啦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