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生有個洋名字,叫做James。這是小時候上「兒童英語補習班」時,外國老師幫小生取的。


剛開始, 只覺得好玩,也沒多想「為何中國人要取一個洋名字」。工作以後,因為一直在外商公司待著,有個洋名字,可以隨時供洋老板差遣使喚,沒什麼不妥。相對於沒有洋名字的朋友們,小生甚至還有點兒虛榮。

週遭的台灣同事,也率皆如此,都有個洋名字。這些洋名一概是「Peter」、「John」、「Jenny」、「Mary」之類的;對照到中文名字,可能是「俊宏」、「俊明」、「淑芬」、「淑惠」。沒什麼一對一的對應關係。小生的一個女同事,初到公司時,人事部問她的英文名字是什麼,她回答「凱西」;人事部經理面有難色地告訴她,公司的「凱西」太多了,能否換一個?她當下就改成「潔西卡」。台灣人的洋名字取起來就是這麼容易,而且改來改去,全是「菜市場名」。

偶而有過幾次,洋老板發現:那個叫「Peter」的,怎麼其他同事喊他「Jun Hong(俊宏)」,他也照樣答應?台灣人到底有幾個名字?洋老板問小生,小生我苦笑以對,嘻嘻哈哈地蒙混過去。

小生到上海工作後,發現當地同事學港台人士一樣取個洋名的,也逐漸多起來。一般來說,是年輕女同事居多,大概覺得這樣「洋氣」(上海話,「土氣」的反義詞),時髦吧。無獨有偶,小生工作的上海公司也有一大堆「凱西」小姐。

現在,小生在日本工作,注意到一個現象:日本人根本不取洋名字。日本人的英文名,就直接用日語拼音,很少有紛亂的情形。比方說,「中村正志」就叫做「Masashi Nakamura」,少有例外。不僅日本人不取洋名字,連和小生在一起工作的其他國籍同事,不管來自印度、泰國或是印尼,也沒見過取洋名字的。所以當日本人事部同事知道我這個台灣人有一大堆名字:護照上的名字、洋名、中文名字,頭痛了好一陣子。

台灣人,或者該說所有的華人,愛取個和本名無關的洋名,起源何時?起因何在?似乎沒人研究過。黃仁宇的書中提到過,早年中國人在本名之外,有取字的習慣,他們在部隊中身為下級的,往往要背住上級長官的名和字,比方說,李宗仁長官,字德鄰,張自忠總司令,字藎忱,很是考驗記憶力。如今中國人沒有取字的習慣了,卻來了取洋名的習慣,「洋名」之於「本名」,比起「名」之於「字」,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,背起來更是傷腦筋。看來,我們的時代不比黃仁宇的時代好到哪去。

現在,關於洋名,小生逐漸悟出一個道理。除非是殖民地的人民,否則,當局沒要求、法律沒規定,卻偏偏取個和本名無關的洋名來行走江湖,除了崇洋,還真想不出別的理由。一個國家的國民,放著拼音不用,取英文名字漫無章法,難道不是國家管理落後的象徵嗎?促使小生這樣大徹大悟的原因,是幾天前,小生公司美麗的日本女同事宏子小姐(Hiroko)和小生聊天,談到日本人不取洋名,但會給寵物取洋名,「比方說,我養的狗,名字就叫James。」

宏子態度優雅地告訴洋名James的不肖生。


(作者不肖生,北市人,碩,在日本工作的系統工程師的系統工程師。本文為ETtoday.com網友投稿)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今天在ETTODAY.COM上看到這篇文章,讓我感觸很多.


記得有一次,己移居澳洲的表姊來我家,看到大嫂叫他兒子的英文名字,第一個反應是,這樣不好啦,明明是中國人,為什麼要叫英文名字,我在澳洲在家一定也都是用中文名互相稱呼.


我家雖然也都有英文名,但只限於在上英文課時用,除此之外, 一定用中文名稱呼.


真是不解,取個洋名就能擺脫黃皮膚的事實嗎? 真的很困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HERR 的頭像
    MISHERR

    MISHERR的另一個天地

    MIS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